首页

女王耳光调教女奴

时间:2025-05-29 18:51:44 作者:全国首枚!高二学生成火箭总师,“手搓”火箭成功发射 浏览量:14487

5月27日

深圳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

“手搓”探空火箭

突破10千米海拔高度

火遍全网

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

“太厉害了”

“现在的中学生强得‘可怕’”

“少年强则国强”

“人类满级小孩哥”

究竟是哪些深圳少年这么牛?

“手搓”火箭上天

到底是怎么实现的?

  01

  “飞燕一号”探空火箭总设计师是一名中学生

  27日上午,中国首枚由深圳、北京、河北、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自主研制的气象探空火箭“飞燕一号”,在青海冷湖成功发射。

  点火发射1分钟后,遥测数据显示,火箭在青海冷湖最高飞行高度海拔为10555.7米,地面接收站成功收到计划采集的气象数据。

  “飞燕一号”探空火箭全长1.52米,飞行高度可达到8千米以上,最大飞行速度约2马赫(约为2450.16千米/时),由气动结构分系统、航电载荷分系统、发动机分系统和地面站分系统组成。

  “真的发射成功了”“这一刻,我太激动了”“等火箭成功回收了,我们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”……“天极航天”成员们围在一起,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
  据了解,“飞燕一号”的研制始于2024年6月26日,来自深圳、北京、河北、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,在北京锦绣航天科普基地开展集中学习、方案论证,完成了火箭的初步设计。

  之后,他们回到各自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设计和实验工作,按照火箭研制的规范流程,系统性地完成了火箭的设计、实验、加工、集成、装配和测试。

  深圳新安中学(集团)燕川中学高二学生王裕宁担任该火箭的总设计师。

  “自由翱翔的飞燕,就像我们几位少年一样。”王裕宁介绍“飞燕一号”名字背后的涵义,他们将努力学习、大胆实践、勇于创新,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不断进取,努力挑战新高度,将来投身航天事业,为中国和世界航天发展创造新辉煌。

  02

  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

  王裕宁从小就对火箭、宇宙充满好奇,并系统研学航天知识。在燕川中学航空航天特色教育体系支持下,他牵头组建“红箭航天社团”,学习火箭设计、燃料调配、航电控制等专业知识。

  深圳新安中学(集团)燕川中学党总支书记 邹小新:在多方支持下,燕川中学“红箭航天社团”的同学们牵头,全国各地一些中学生火箭迷共同研制“飞燕一号“。历时11个月,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,综合能力、创新能力都得到提升。

 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介绍,“飞燕一号”探空火箭是由全国各地中学生火箭爱好者自发发起的航天科创项目,经火箭专家指导自主研制的中国首枚中学生探空火箭。

  “该项目是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实践,能够启发、带动更多学生讲科学、学科学、爱科学、用科学,为建设航天强国、科技强国作出贡献。”李春林说。

  据悉,火箭发射期间,在现场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的共同支持下,同学们发起成立了青少年火箭爱好者联盟,为全国更多小伙伴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,带动更多青少年参加火箭科技创新活动。

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徐大军:我们愿意提供高校的教育资源,更多地参与到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,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、输送大批优秀的后备人才。

  (央视网微信公众号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粤港澳大湾区)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举行落成启用典礼

林轶南:在鼓岭·家族故事展示馆里,我特地选择了一件福益华医生家族保存的相册的封面。它以福州著名的漆器工艺制成,其上有一副对联:“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耶稣曰尔欲人如是施诸己亦必如是施诸人”,分别来自《论语》和《圣经》。儒耶两道的哲理和智慧,殊途同归。

时习之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这样阐释

据了解,比赛线路总长4公里,最高海拔1630米,最低海拔1450米,海拔落差180米。参赛队伍涵盖了各年龄段的山地户外爱好者。

“紫色”产业链持续发力 烟台葡萄酒受到国际瞩目

3月17日至18日,参加“海外华文媒体看浙江”活动的36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浙江嘉兴,参访嘉兴南湖、嘉兴科技城“侨立方”、海宁金庸故居、乌镇院士之家等,在行进中感受嘉兴之美。

丽江建成云南首座加氢站 打造“绿氢”城市新名片

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,“绿色呼声”愈发强烈,积极“拥抱”碳中和已成共识。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“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”上,多位中外人士认为,实现碳中和,必须迈出“智慧”一步,科技创新力量不可或缺。

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韩国总统: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

自去年9月以来,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围绕GPT4-v复现多模态大模型,对核心关键点开展研究,希望提升单项任务的准确率和强化大模型的学习。为了更好地感受视障者的难处,团队成员模拟真实情境,蒙眼探索视障者“黑暗”世界。他们邀请视障人士加入,进一步摸清真实而具体的需求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